負面評價
編輯
中國大陸
編輯
電影上映後,不少看過該片的大陸網友表示「非常糟糕」,主要批評集中在劇情空洞炫富、對白台詞矯情等吐槽點上。儘管如此,該片卻獲得了不錯票房成績,上映一天半就打破中國大陸的票房紀錄,和此前中國大陸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叫座不叫好的情況類似。[16]
該片上映後票房一路攀升,亦引發巨大爭議,不少人紛紛直斥該片空洞,價值觀扭曲,是超越同年上映《富春山居圖》的年度大爛片。郭敬明粉絲則表示堅決支持該片。[17]更有媒體認為,《小時代》與《天機:富春山居圖》開創了中國大陸電影業的「爛片新時代」,和《天機:富春山居圖》一樣大玩「差評營銷」。[18][19][20]也有評論指這種營銷模式除了營收以外,沒有任何藝術性和人文情懷,更沒有普世價值觀可言,而且由於該電影主要受眾是青年人群,這樣下去不僅讓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垃圾化,還不多不少對一些觀看過電影的青年人群的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21]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批評《小時代》拜金,「如果僅僅停留在物質創造和物質擁有的層面,把物質本身作為人生追逐的目標,奉消費主義為圭臬,是『小』了時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或者因為票房有利可圖,就無條件地縱容《小時代2、3》的出現,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資本運作或許成功了,但是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卻失控了。」面對批評,出品方表示會在《小時代2》的宣傳上,重點強調影片中積極、勵志的正向價值觀。[22][23]
美國
編輯
美國《大西洋》月刊指該片迎合的是男性對女性渴望的幻想,完全圍繞男性以及男性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無論物質上還是身體上。電影表現了一種扭曲的男性自戀,以及一種渴望父權和控制女性身體及情緒的男性慾望,並將這些曲解為女性的渴望。對中國女性而言是嚴重倒退。[24][25]
香港
編輯
《頭條日報》思慧:「劇本支離破碎、故事老土到核爆、情節硬拖拉、剪輯一忽忽、演員演技浮誇、楊冪懶有感情的雞仔聲才是本片爛之精髓。」[26]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列孚:「《小時代》是繼《天機:富春山居圖》後又一部垃圾電影。後者遭罵得體無完膚,本片則同樣以沒有絲毫內在審美的浮華表現了內地電影的墮落。[27]」
正面評價
編輯
針對輿論的批評,導演郭敬明亦作出回應,否認《小時代》「拜金」,並回擊著名影評人周黎明「你看見什麼你就是什麼」[28]。不少評論認為,《小時代》引起爭議的原因在於不同年齡段之間的代溝[29][30],僅僅一部電影也不至於改變年輕人的價值觀,將批評矛頭指向人生觀、價值觀是「上綱上線」[31][32]。亦有評論認為《小時代》定位精準、受眾清晰,成功挖掘出了青少年觀影市場,是一部值得借鑒的國產類型片[33][34]。
《小時代2》上映的第二天,之前批評小時代的《人民日報》改口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整頓世風不能靠打壓<小時代>》寫到:整頓世風、收拾人心,不能靠打壓郭敬明之類的作品,就好像振興傳統文化不能靠於丹一樣[35][36]。
其他評價
編輯
《好萊塢報道》稱,《人民日報》的批評文章使得本限於影迷及社交網絡的有關該片的爭論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引述了部分博客寫手及電影從業人員對政府喉舌媒體代表的國家權力干涉文化內容的質疑[37]。
《明報》的石琪給予兩顆星(最高五顆),他說:「《小時代》不算爛片,只是過於『唯美』『擺pose』『貪慕虛榮』地討好小女人觀眾,有包裝無實質。」[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