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吟诵的重要性

浅谈吟诵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诗词是以心发感动的作用为诗歌美感之主要特质,而这种美感的由来对于中国吟诵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吟诵的起源在周朝就已经开始了。《周礼·春官宗伯》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国子”就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古代士大夫子弟到了入学的年龄,就要跟着他们的老师“大司乐”学习“乐语”。乐语就是配合着音乐来歌唱的语言,也就是诗,因为诗经的三百篇本来都可以吟诵的。古代小孩一入学就开始学诗。那古人怎么教小孩子学诗呢?主要就有“兴、道、讽、诵、言、语”六种训练。对于这六个字,《周礼》的郑弦有一个解释,他说:“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达数曰语。”

孔子说诗可以兴,就是说在读诗的时候,能够引起你产生一种心发感动。因此,古人教诗,首先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这种善于心发感动的能力。刘勰《文心雕龙》的《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自然界花开花落,人世间悲欢离合,每个人的内心和外物都有感应,当你有了这种心发感动的时候,就会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用诗歌来表现你的心发感动,这就是诗歌的。单从这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是有诗的。辛弃疾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如果你对大自然的鸟啼花落,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完全无动于衷,如果你整天沉淀于现实的物欲之中,那么你的心就死了。所以常常说,诗是可以使人心不死的。

“兴”之后是“道”。郑玄说:“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道”就是导,由老师引导你,告诉你怎样去读一首诗,通过什么途径去体会诗中兴发感动。“剀”邹规劝或讽喻的意思。“言古以剀今”是说,我们读的虽然是古诗,但要能够结合现代的事情。也就是说,要能够使古人的诗意为今人所用,要能够对时代的政治教化有一种“美刺”的作用。那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呢?在西方有一位接受美学的学者沃尔夫·刚伊塞尔曾说,阅读是让你的心灵与千百年前的古人相会。其实还不仅仅是心灵的相会。你还可以通过掠夺古人的心灵你可以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它是对你自己人生境界的一个提升,这也正是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果你有很好的心发感动,你会背很多首古诗,那么随时随地看到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处风景,任何一个世界,你的心中就会有许多古人的诗句油然兴起。他们可以给你那么多的启发,让你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有很好的心发感动,你会背很多首古诗,那么随时随地看到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处风景,任何一个世界,你的心中就会有许多古人的诗句油然兴起。他们可以给你那么多的启发,让你认识到人生的意义,这是多么好的事情,而且还不止如此。如果你也能够做事的话,你就把自己的心发感动也传达出来,使别人也得到感动,这又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对于“讽”和“诵”,郑弦注解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古书用字常有“假借”的方法,这个“倍”字其实就是“背书”的“背”。学诗光是背还不算,还要诵。就是说,要有一个声调,有一个节拍,要“以声节之”,这就是吟诵。言和语也是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科目,就是学习用诗句来回答正弦注释说发端曰言,达数曰语。两个人谈话的时候,第一个说话的人所说的话就叫言,回答他的。那个人达数的话,就叫做雨。有人说这个雨应该读作玉,但我们也不妨从俗,仍然读作雨。如果你具备了良好的感发和联想的能力,又学会了诗歌的背诵和吟唱。那么你在与人交往和应对的时候,就可以用诗歌跟人家对话了。

清朝的曾国藩在给他儿子的家书中就曾谈到,对古人的诗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甜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学习古人的诗文,先要诵读古人的诗文。诵读古人的诗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声朗诵”,另一种是“蜜咏恬吟”。高声朗诵是为了畅其气,就是把你那种感发的精神提起来;蜜咏恬吟是小声地静静的吟诵,这是为了得其韵,就是慢慢地体会他的韵味之所在。这是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训练方法。

什么是气?我们说文章要有文气,诗歌要有气象,这气实在是和声音有很大的关系。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无浩然之气。你看他把知言和养气合在一起。韩愈给他的学生李煜写信谈文章说,气,水也,言服物也。水大而物之服者,大小必服气之,以言犹是也,气甚则言之。短长与身之高下者皆宜。他说,气就像水,语言和文字就是水上漂浮的东西。只要有气拖住你的文章,怎么说都是好,但如果气拖不住你的文章,就怎么说都不好。所以曾国藩教育他的儿子要大声朗诵来把握诗文中的气,可是光有气也不成,当你的声音大起来的时候,你的气就有把内容压倒的趋势。气是一种。可以把诗文的语言托起来,但气也不应该胜过内容,把内容都压下去。所以曾国藩才说要高声朗诵,之后还要利用田音,把声音低下来,让意境显现出来。只有用这两种方法反复来读诗文,才能够真正的有你自己的体会。

杜甫的诗为什么写的那么好呢?那完全得之于他吟诵的功夫。杜甫写完的诗是配合着声音去修改的。他自己就说过,“新诗改罢自长吟”,(《解闷十二首》)。杜甫有一个好朋友叫郑虔,当年他们有了钱就一起喝酒,喝了酒就一起作诗。即杜甫在《醉时歌》中所说,“得钱既相觅,沽酒不复疑。妄形到尓汝,痛饮真吾师。”可是在安史之乱以后,郑虔被贬到遥远的台州去了,杜甫回到长安,没有再见到郑虔。有一次他经过郑虔住宅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那为什么把诗和舞联系起来?《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看老先生们念诗的时候都是摇头晃脑,不但用手用脚打拍子,还用头打拍子,像舞蹈似的,一副陶醉的样子。李太白咏月的时候不是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吗?苏东坡不是也说“起舞弄清影”吗?这李太白之舞和苏东坡之舞,都不是现在舞台上的舞蹈之舞,而是他们在吟诗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那种舞。

杜甫当年和郑虔喝酒喝到半酣之时,也要写诗吟诗,也会忘乎所有的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说我的好朋友不在了,我如今还喝酒,但喝了酒之后,谁再拉着我一起来舞蹈呢?我如今还作诗,诗做好了之后,我还是高兴长吟,但是还有谁能够像你当年那样兴奋的听我吟诗呢?当年他和郑虔两个人还曾一起出游,到长安街外的山林别墅去拜访一位退休的何将军。晚间住在将军的别墅里,杜甫对此写过一首诗: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他说,何将军不是只喜欢打仗,他家里的小孩都在学诗。他说,晚饭时我们喝了一些酒,到夜里酒醒的时候,就听见何将军家的小孩在吟诗,一直吟到半夜。所以你看,不只是诗人吟诗。

唐代的小孩子也是从小就学习吟诗的,李白也能吟诗。李白也很能吟诗,有诗为证: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意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凡席,枫叶落纷纷。这是他的一首《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诗句。牛渚是个地名,在西江的江边上。有一天晚上,李白的船停泊在这里,就想起了古代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位诗人叫袁弘,有一天到晚上,他也曾把船停泊在牛渚这个地方,在船上吟诵他自己写的一组咏史诗,正好有一位叫谢尚的将军微服经过这里。听到了袁弘的吟诗,认为不但吟得好,写得也好。他想什么人有这样好的才气,能写出这样好的诗歌,于是就登船求见,后面两人就做了好朋友。李白说,今天我也来到西江的牛渚,今天晚上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月夜,我在船上看着青天上那一轮朗月,就想起袁弘和谢尚的故事。当年袁弘作诗会吟诗就得到谢尚的欣赏,我李太白也会作诗,也会吟诗,怎么就没有像谢将军那样的人来欣赏呢?斯人不可闻,是说那位谢将军他没有听到我吟诗。他要是听了我吟诗,一定认为我比袁弘吟的更好。李白说,我明天早晨就要乘船离开牛渚了,离开这里以后,就更不会有机会碰到一个欣赏我吟诗的人了。可见李白也是会吟诗的,而且很得意自己的吟诗。所以,如果你读杜甫的诗,读李白的诗,真的应该学会吟咏才好。

其实,吟诵不但对于学诗的人和作诗的人来说是重要的,对于听诗的人来说也很重要。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他的《柳枝》诗的序中就记载一段因听人吟诵而产生的爱情故事。他说柳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有一天,李商隐的一个叔伯兄弟让山在柳枝家附近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就是“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那几首诗,被柳枝听到了,她立即就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什么人有这样的感情,什么人能写出这样的诗来?让三说,这是我的堂兄李商隐写的。于是这个女子就约李商隐见面,据说这女子过去从来不肯好好的修饰化妆,可是当她和李商隐约会的那天,却是“丫鬟毕妆”,装饰的非常整齐美丽,那是因为她被李商隐的烟台诗深深感动。可见这诗歌的吟诵是很能够感动人的,它所传递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相通,而不是对色相的倾慕。还有聊斋里有一段故事叫《连锁》,说是有一个书生去赶考,住在一个庙里,晚上出去散步,听见一个女鬼在吟两句诗:“元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这个男子被她那凄苦的声音所感动,于是就给她续上了两句:“幽情苦绪何人见,醉袖单寒月上时”。这女鬼很感动,就现身来见她,然后这人鬼之间就结成了一段姻缘,最后女鬼居然复复活,跟这个男子结为了夫妇。《聊斋》里还有一个故事叫做《白秋练》,说是有个年轻人很喜欢吟诗,他跟他父亲出门去做生意,每天晚上都在船上吟诗。白秋练是一个水中的鱼精,她因听诗而爱上了这个男子,后来就做了他的妻子。所以你看这吟诗,不但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产生美好的爱情,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总而言之,你不要作诗则已,如果要作诗,就一定要学会吟诵。吟诵和唱歌不同,唱歌有一个曲谱,大家都按照同一曲谱来唱,所所需要掌握的是那音乐曲谱的节奏,而不是诗的节奏。诗歌的吟唱没有一个固定的曲谱,南方人跟北方人唱的不一样,广东人跟山东人唱的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心情和场合之下的吟诵也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需要掌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五言律诗有五言律诗的节奏和韵律,七言律诗有七言律诗的节奏和韵律,这是在百变之中的不变之处。不过,诗的节奏和韵律既虽然是不变的,但哪一个字应该拖长,哪一个字应该缩短,粗一点或者细一点,提高一点或者降低一点,这是可以变的,就好像书法家的书法行草。专利,看起来大家都这样写,可是每个人写出来的风格都不一样,吟诗也是一样,比如都是七言律诗,他的品质和节奏都是一样,但是吟诗的人能够吟出他自己的体会来,你仔细一听,就能听出那些精微的差别。

综上所述,诗歌创作应该是在吟诵之时伴随着声音出来,所以中国的好的诗人,特别是能够在作品中传达出一种深远而又强大的心发感动作用的那种诗人,一般也都是非常善于吟诵的诗人。因为声音的感发是作息的一个根本,就是说你情感的感发跟你声音的感发是一同成长。(《叶嘉莹说诗讲稿》)

相关推荐

365体育投注网 如何像专家一样沏茶

如何像专家一样沏茶

📅 08-09 👁️ 9431
bet3365游戏 回顾十年,美颜相机的未来是什么?
28365365备用网址 1338阎川白颖

1338阎川白颖

📅 09-22 👁️ 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