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山西,山西人口约1000万,且全省105个县中被日军占领的超过一半。山西是晋绥军的发源地,晋绥军的总兵力约为20万,控制了30多个县。没有被日军和晋绥军控制的区域大多地处偏远深山,八路军的活动空间也极为有限。
接下来是河南,尽管河南人口多,国民党军驻扎重兵,使得八路军只能活动在黄河以北的狭小区域,无法扩展兵力。而山东,虽然人口众多,抗日根据地广泛,似乎最有潜力扩充兵力,但面临的困扰却是日伪军以及顽军的压力。山东八路军不得不将大部分兵力用于对付顽军,阻碍了军力的发展。
相比之下,河北虽然人口不如山东和河南,但因没有顽军的干扰,八路军得以长时间稳定发展。1930年,河北总人口为2846.65万,到日本投降时减少至2731.27万,是全国唯一人口负增长的省份。河北的八路军没有面临其他省份那么多外部压力,兵员的补充相对顺利。
河北籍战士在八路军中的占比,也反映了这段历史。解放战争时,67个军中,有多个部队的前身直接来源于八路军,这些部队的前身几乎全都是由冀中、冀南等地区的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冀中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兵库”,大量优秀的战士和指挥员从这里诞生。
八路军在抗战期间,尤其是在河北省内,三次战斗的牺牲人数超过五万。1938年,冀东八路军在向平西根据地转移途中,遭遇日军围追堵截,疯狂轰炸,最终到达平西根据地的仅剩3000多人。1942年五一大扫荡中,冀中根据地沦陷,牺牲战士高达五万多。而在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中,冀南军区也有5000多名连职以上干部牺牲。河北八路军的牺牲,简直是冰山一角。
正是因为这些牺牲,冀军的名字在八路军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因此有了“冀军”这个荣誉的称呼。在河北这片土地上,抗战的热血和牺牲永远铭刻在历史之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